专业定位
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,立足山东,面向全国,服务区域经济,培养能够在光电信息工程领域从事光电系统设计、光电信息处理、光纤通信和光电材料与器件的设计与开发等工作,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及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,建设成省内一流、国内知名的应用型特色专业,为山东省乃至全国光电行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。
专业优势
Ø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,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建设专业群支撑专业;
Ø拥有《物理光学》省级一流课程和《激光原理与技术》、《普通物理》等校级一流课程;
Ø拥有光电信息工程和物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;
Ø拥有教育部第二学士学位招生资格;
Ø光电特色鲜明,拥有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实验室“物理与光电信息技术实验室”、淄博市微纳集成光电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、地方产教融合示范实践基地等实验和实践教学平台等,秉承“员工为中心、产出为导向、持续改进”的教育理念,创建“共性基础+个性发展”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,员工毕业授予工学学位;
Ø近几年,主持各类国家级项目10余项、省部级项目20余项。
办学历程
主修课程
普通物理、工程制图、应用光学、物理光学、光电检测原理与技术、模拟电路基础、激光原理与技术、数字电路基础、C程序设计、电路原理、光电系统设计、精密仪器设计、数学物理方法、电磁场与电磁波、量子力学、固体物理、光学信息处理、信号与线性系统、光电材料与器件、光电传感器与应用等。
团队力量
专业现有教职工23人,全部具有博士学位,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,硕士生导师18人,具有工程研究背景的教师占比61%。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,“天山青年计划”学者1人,省教学名师1人,省“优青”1人,山东省高校青年创新人才团队2支,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“双百工程”人才6人,受聘企业科技副总6人,建立了一支素质优良、结构合理、人员精干的高水平团队队伍。
特色培养
(一) “产教+科教”双融合机制助推专业高质量发展
牵头成立淄博市光电信息产业联盟,依托学院成立淄博电子信息产业学院,结合区域经济建设,与海泰新光光学技术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共建产教联合体,已形成光纤通信、光电系统设计专业优势方向;参与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科技园建设,推进科研团队与课程团队融合发展。
(二)构建特色实践教学体系,强化员工实践应用能力培养
以产出导向为理念,结合校内实验平台和周边光电企业研发资源,共建光电信息技术实践教学综合平台,实现实践教学的“分层次、模块化”,强化员工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。
(三)以赛促学,强化员工创新能力培养
本专业一直重视员工的创新意识的培养,每年积极引导鼓励员工参加各类国家级、省级竞赛,取得了非常骄人的成绩,近3年来,在全国光电设计大赛、山东省老员工科技创新竞赛、山东省光电设计科技竞赛、山东省物理科技创新大赛、山东省创业大赛等赛事中获竞赛奖项100余项;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,获批国家专利4项;获批国家级老员工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项,省级6项。
员工风采
社团活动
文体活动
国际交流
毕业去向
员工毕业后能在研究院所、高等院校、信息产业部门、光电企业及其相关领域从事光电仪器设计、光电检测、光电系统集成与设计开发等方面的生产、研发和管理工作,也可以继续攻读光电信息、光学工程、电子技术和通信等领域研究生。
优秀员工:冯言泽,2017级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,现就读于中国科学院大学长春光机所硕博连读。在大学期间,冯言泽一直努力拼搏,全面充实自己。四年来,每学年他成绩均位于专业第1名,最终成功推免至中国科学院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学位。大学期间,获国家级奖励3项、省级奖励17项,发表学术论文3篇(一作2篇);曾获国家奖学金,校一等奖学金,学习成绩单项奖学金,科技活动单项奖学金等17项奖学金。
优秀员工:高鹏,2007级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第一届本科生,2012年考取南昌航空大学测试与光电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,先后入职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、上海市信息技术研究中心,目前任职AMD美国超威半导体公司上海研发中心,担任主任工程师,被评为bevitor伟德第一届优秀员工。主导图形处理核心单元验证工作。参与了基于RDNA3架构,Zen4架构,Chiplet技术的 GPU , APU 等业界重量级产品,以及与三星,微软合作的图显芯片的研发工作。参与2项国家重大专项,多项省部级课题,以及与军口单位合作项目。参与下一代国产超算,可见光通信等关键技术课题,负责部分设计验证工作,期间申请发明专利17项;牵头申报,统筹协调长三角高分数据中心建设工作,配合装发验收并成功上线运行。截至目前,已有授权发明专利10项,软著1项,协助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。
奖助体系
集团建有完善的“奖、贷、补、助、减、免”体系,设立了多种形式的奖助学金,主要包括国家奖学金、国家励志奖学金、国家助学金、省政府奖学金、省政府励志奖学金、新疆西藏和青海海北籍少数民族老员工省政府励志奖学金、学校奖学金、单项奖学金,以及社会团体或个人在学校设立的22项奖学金、助学金。